有关祭灶的风俗,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
有关祭灶的风俗,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有关祭灶的风俗目录 关于福州祭灶节的特色风俗?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西洋节日已经越来越多,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祭灶节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毛豆运势网(http://www.maodou5.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祭灶的风俗目录
关于福州祭灶节的特色风俗?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西洋节日已经越来越多,而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
祭灶节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那么这一传统节日在福建福州有什么样的特色风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祭灶是福州传统节俗,即祭奠灶君,送灶王爷上天。
传说灶王是玉皇大帝派往各家的“观察员”,接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的神。
人们把这个决定一家祸福的灶神尊奉为“一家之主”,称为灶君、灶王、灶王爷等。
祭灶,就是为灶君饯行。
人们把祭灶日定在腊月廿三或廿四,也是有讲究的。
据说灶君上天往返共需九至十天,必须在小月二十三日、大月二十四日起程,才来得及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上班到任。
福州俗话有“官三、民四、科题五”之说。
指当官者廿三祭灶、老百姓廿四祭灶,水上居民廿五祭灶。
福州人祭灶分两天举行。
廿三夜祭荤灶,廿四夜祭菜灶。
《福州风俗竹枝词》载:“人家必祀东厨司命,即灶君也。
俗以灶君年换一人,新旧交替,在十二月廿四。
故于廿三夜备荤菜以祭之,词曰:大鱼大肉佐新醅,敬献东厨笑脸陪。
上奏天曹求好语,明年降福与消灾。
先期司命醉三杯,罗列鸡豚叩几回。
明夕只余萝卜桔,饱君糖饼上天台。
十二月廿四夜,人家备素菜,祭于灶神,如灶糖灶饼、菠菱菜、荸荠、豆腐(上面红印”福“字)、甘蔗、花生、福橘之类,佐以清酒,亦醉司命也。
词曰:司命行将复帝,手中善恶敢瞒神。
无多敬意三杯水,乞谅臣家已极贫。
……昨夕供荤今供菜,儿曹喜煞各分珍。
福州祭灶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墙壁上贴“灶君花”(俗称“灶君纸”),是红彤彤木刻印制的灶王爷画像,上写“东厨主宰”,左右一副对联:“调和鼎鼐神仙府,燮理阴阳宰相家”。
有的在佛龛神像两侧贴对联。
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
横披是:“一家之主”。
祭灶的祭品是精心安排的。
古时用黄羊,后民间改为糖饼等,用黄羊传说希望得到富裕生活;用糖饼是为了让灶神吃得嘴甜,汇报时多说好话。
祭灶时,焚香点烛,斟满美酒。
家人虔诚地叩头、祷告。
福州民间有首祭灶歌:“尾梨(荸荠)尖尖,灶君上天。
灶君上天言好事,灶妈下地保护侬。
庇佑侬爹务(有)钱赚,庇佑侬奶福寿长。
庇佑侬哥娶哥嫂,庇偌侬弟讨弟人(弟媳)……”祭灶时,非凡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嘴涂一遍,意思是把灶君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
祭拜后,将旧的灶君纸烧化,送灶君上天,再贴上新的。
每年一度,人们都要“请”回家一帧新的灶君像(不能说“买”)来代替被一年烟熏火燎陈旧不堪的旧灶君像。
似乎预告除夕马上就要到来了。
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饼和花面壳(面具)给外孙、外孙女。
旧时医术不发达,迷信的人认为戴上花面壳使瘟神见不到儿童真面目,可以辟邪。
今天福州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习惯,但花面壳成了孩子的玩具。
灶神还被厨行奉为祖师,故有灶君庙,每年八月初三,厨师纷纷前往祭拜,并摆酒请同行。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祭灶节风俗有: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当洗浴、宜婚嫁等。
小年,别称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小年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吃灶糖等。
它也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节风俗主要有如下:
1、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2、扫尘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
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3、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4、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5、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6、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祭灶节日习俗祭灶节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
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
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之说。
祭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东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历史渊源
农历腊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故有“二十三,祭灶官”之语,和“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去,初一五更来”的对联。
这天或提前,家家户户都婆.到街头买回用玉米或小米专制的“祭灶糖”,于晚上敬献祭灶,意为糊灶王爷嘴,免得上天瞎汇报。
同时燃鞭放炮送灶神。
祭灶用罢 的祭灶糖,一般都与炒玉茭搅在一起握成团子,分发给家里的小孩或大人吃。
按传统观念,祭灶日为新年的前奏。
延续流传口诀是:二十一,送闺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灰刺(即打扫卫生);二十五,和煤土;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去赶集(也有叫小圪挤,即碾上碾米面的);二十八,握圪瘩(蒸年馍);二十九,打壶酒;三十,墙上贴上胖孩 ; 初一,撅的屁股作揖。
其实,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
《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
”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者。
那时祀守被列为五祀之一。
《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日:臣尝梦见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
可见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且历代相沿成习。
祭灶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
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发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飞跃,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与普通动物才开始有所区别。
那时,人们在住地烧着一堆堆的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制作陶器、防御野兽。
这种火堆就是原始的“灶”。
灶神崇拜始于此,早在《礼记·祭法》中就写道:“王为群姓立七祀。
”灶神即是其中一祀。
春节的序曲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祭灶日有详尽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写得真实细致饶有情趣,足见古代民风对祭灶的重视、食品的丰盈。
本文标题:有关祭灶的风俗,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是朋友就给他提供帮助!
声明:本文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无法甄别其准确性,建议谨慎参考,本站不对您因参考本文所带来的任何后果负责!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做删除处理,谢谢。